Login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中级社会工作师 > 考试指南

新政影响:社区工作者的“铁饭碗”会被打破吗

admin 2025-02-05 16:48:49 人看过

“铁饭碗”这个词,出自改革开放之初。现在主要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比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银行、教育系统等等。
社会工作者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编制,工资也不多,但其行政工作属性所带来的稳定性,以及就近工作的方便性、灵活性,仍然被很多人所青睐,说是“铁饭碗”也不为过。
2023年以来,随着各级社会工作部门的组建,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作为基层重要力量的社区工作者也面临优胜劣汰的大洗牌,许多社区工作者开始担心工作的稳定性。那么,未来社区工作者的“铁饭碗”还端得住吗?


职业考验:中央政策推动优进拙退
基层是国治理的基石,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改变队伍年龄过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将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央《意见》规定,未来的社区工作者从招聘到管理、考核都有严格的制度机制,图清闲混日子的人可能不会好过了。
一是准入门槛变高。今后除了社区“两委”专职成员按照有关规定选举或者上级任命之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将统一“逢进必考”,由市地级或县级单位统一组织招聘,并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街道和社区都没有资格招聘。

对于招聘人员,将严格政治把关,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一般录用前会进行政审。

此外,对于录用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实行试用期筛选机制,试用期期间不合格者将不予正式录用。

二是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更高。今后会推行“全岗通”工作机制,要求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具备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虽然这项要求是入职之后,会有在职培训,但也从另一角度要求入职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否则未来很难适应岗位需要。

三是管理更加严格。实行严格的日常考勤、请销假、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重点整治摸鱼混日子人员;开展经常性监督,实行社区工作者职责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建立退出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罢免、解聘等退出机制,树立能进能出、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
每年县级机关会制定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指导方案,考核内容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调整岗位等级、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目前,江苏省已经明确了“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者连续三年考核基本合格的”“因工作失职,造成居民群众利益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等6种退出情形。



未来趋势:优进拙退是必然,但“稳定”的属性不会变

相信近一年来很多社区工作者都有很深的切身体会,各地方陆续颁布新政策,各社区招聘、转职与裁员动作频频。个别心存侥幸,还不当回事的人可要小心了,不要低估和误判了中央到地方推进基层治理的决心。
很多人吐槽社区工作量大、工资又低,这都是事实,但是并不妨碍当前社会高涨的求职热情。某长三角地区一个社区,2024年招聘社区工作者的报录比超过了100比1,报考人员学历越来越高,录取分数比前几年涨了十几分。
可见,“铁饭碗”的思想在中国之根深蒂固,非同一般。不过,当前社区工作者的离职率也在攀升,西部某省份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自2021年社区换届以来,当地有1195名社区工作者辞职,占社区工作者总数17%。
这其中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有的是将社区工作当作考公、考编的“跳板”;有的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又吃不了基层的苦,受不了工资赚的少,也反映了当下很多人理想与现实剧烈反差的矛盾心理。

不管如何,短期内,“优进拙退”会成为一段时间社区用人的主旋律。
不过,对于能够较好适应未来社区工作能力要求,又能接受工资待遇现状的人员来说,也不必太担心工作的稳定性问题。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往往都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需要在平时与群众建立信任,需要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有一支长期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十分重要。
因此,长久来看,社区工作者依然会是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只不过,这份“铁饭碗”是能者端之了。

版权声明: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