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后,广大社区工作者最为关心的无疑就是编制和工资待遇的问题了。编制问题,本号已经在推文《入编新政落地,社区工作者,你准备好了吗》中有过介绍,那么,工资待遇有何规定,是否会进一步提高呢?
中央设定薪酬待遇保障宏观标准
中央《意见》第12条一整段对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明确了一个宏观标准。
1.工资水平。参照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科学设定社区工作者薪酬构成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
2.五险一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
3.工作补助。对参与完成重大任务、抗击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社区工作者,可按规定给予适当工作补助。
以上都是明确规定的标准,各地都必须要严格执行的,不同的就是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也不同,所以在具体工资待遇上肯定是有所不同。
第12条中有一句容易被忽略的话,但也是最关键的话,就是“定期动态调整”。
定期,就是有规律的一段时期;动态,就是受岗位、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变化;调整,原则上是可高可低,但这些年很少出现越调越低的情况,基本上调整就是涨工资。
其实,这种定期涨工资机制,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
比如,上海市从2015年起连续8年调整社区工作者薪酬水平,2022年调整后的平均薪酬达11284元/月;苏州市执行论岗论级的薪酬待遇制度,每年涨幅约5%。
所以,未来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社区工作者工资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各地陆续实行“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后,社区工作者薪酬薪资待遇已经开始有所提升。
西安市:2020年开始建立“三岗十八级”绩效薪酬制度,平均每人每月增资1300元,基本达到社区书记主任月薪3800-5400元;副职月薪3480-4920元;一般工作人员月薪3200-4450元。2022年再一次对社区工作者薪酬进行了提升,将基数从3200元提高至3900元,全市社区工作者每月平均收入提高约1000元。同时提出“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每三年调整一次工资基数。
呼和浩特市:2023年开始实行“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对1061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调级调薪,最高的从3738元调到5267元,增加1529元。
盘锦市:2022年依据城乡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将基本补贴基数由2600元提高到2900元。
阜新市:2023年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进行提标,调整后社区正职薪酬为4545元/月(含690元“一肩挑”补贴),社区副职3655元/月,社区工作人员3455元/月,并缴纳“五险”。
(阜新市某社区2023年1月工资表)
从统计的各地工资水平看,目前公开所知道工资最高的是上海,平均每月达到了1万+,其他地区,中等水平的在4000至5000左右,收入比较低的在3000至4000左右,差距还是挺大的。其实不光是社区工作者,其他行业也同样如此,江浙沪地区工资收入普遍要高出其他地区一大截,但同时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
未来各地将如何落实
目前看,未来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将和岗位等级序列直接挂钩,大部分地区可能都将实行“三岗十八级”政策。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等级会随着岗位晋升、社区工作年限增加、职业水平提高相应提升,薪酬待遇也随之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薪酬。一是参照新入职公务员应发工资水平确定,随公务员工资联动调整,比如天津市。二是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来确定,比如江苏省。
2.年度考核绩效奖。这个和公职人员的绩效奖大同小异,只要不出大问题,基本都能拿到。
3.企业年金。现在公务员和国企基本都有年金制度,可以增加退休后待遇保障。
4.“五险一金”。这是硬性指标,必须缴纳的。
此外,各地还会有一些自己的奖励措施,比如江苏的关爱基金制度,对在社区工作满一定年限、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优秀社区工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拥有带薪年休假、每年健康体检、定期疗休养等待遇。
需要注意的,本文讨论的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是指《意见》中明确的社区工作者,是由街道(乡镇)与社区工作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后享受的薪酬待遇,至于已纳入事业编制人员、兼职以及未签署劳动合同的临时人员,薪酬待遇要看各地具体政策了。